第(3/3)页 朱元璋嗯了一声,他总是觉得下面的人不知足。 朕努力维持建设大明已经非常劳心劳力了,可下面的臣子大多都想要更多的钱财。 “妹夫,你当年说滥发纸钞会让钱不值钱?”朱标想起来这茬: “是不是后面纸钞发的多了,官员的俸禄也会降低,亦或者大明有了许多银子,给官员发更多的银子,也会让粮食的价格升高。” “嗯,太子哥所言不错。”王布犁捏着自己手中的银子: “像这种成色不好的银两,看似是一两银子,可你真要买东西,根本就没法当一两用。 而且大明刚刚立国局面如此困苦,谁说往后就不能兴盛起来? 那个时候官员的俸禄兴许就会随着物价的上涨,有些不够花,造成更多的贪腐。” 胡惟庸很理解王布犁的话。 现在都有许多人给他送礼。 依照那些官员的俸禄,他们哪有这么多钱来送礼啊? 更不用说后面的皇帝性情忠厚,指定不会像当今天子这般张嘴闭嘴就杀人。 还说朕不是擅杀之人,全都是他们自己个找死,撞到朕的刀口上来了。 那就会造成更多的臣子,想法子搞钱。 当然了,这种话胡惟庸也不敢往外透露。 谁会轻易把自己的把柄暴露出来啊,接受礼物的时候又不是他亲自收的,总之我没叫他们给我送东西。 “钱钱钱。” 朱元璋重重的扔下一张牌:“钱多了也不行,钱少了也不行。” “父皇,若是我们也跟大宋一样,多经商呐?” 朱棣倒是听闻过宋朝的商业发达。 “重商?” 没等朱元璋发问,朱标率先皱眉头了。 这显然是与大明国策有着极大的差别。 宋代初始,国家就基本上取消了过去王朝对商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上的歧视政策,承认士农工商“四民皆本”,特别肯定富商大贾“为国贸迁”的作用。 流风所及,有不少官宦人家,甚至以娶到有钱商人家的女儿做儿媳妇为荣。 宋代还将经济机会广泛地向私人开放,允许和鼓励商人进入生产和贸易等活动中。 在管理方面,大宋也向有利于商业活动的方向发展,比如完全废除了唐代定时定点的坊市交易制度,城市经济生活完全开放。 朱元璋内心是有些看不上“积贫积弱”的大宋的。 他连汉唐旧土都没本事恢复,连带着皇室那般待遇,着实是丢脸。 要不是朱元璋攻克大都,把宋朝皇帝的脑袋给发现了,至今还是元人手里精美的酒樽放在府库里呢。 “大宋为什么把商业上升到国策的地步?” 王布犁把牌一推,吃了朱元璋的点炮,这才笑道: “大宋处于国家的生存竞争当中,他连汉唐旧土都没恢复,还要面对强硬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朝堂,必须想法子搞钱,才能担负起养兵、养官、养民的职能。 光靠着那点土地收入,他们怎么给得起岁币啊?” 一直没言语的汪广洋终于开口:“陛下,所谓养兵,是说大宋不得不建立专业化的军队,人数多、组织和装备程度高,以至于军费开支庞大。 所谓养官,是说为了赢得读书人的忠诚,宋代不得不对官吏采取优待政策,科举录取人数多,官吏数量大、俸禄厚、赏赐多,为此官俸支出极高。 所谓养民,是指宋代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过去的荒政,尽一切努力用粮食救济灾民,还发展出“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制度,利用财政资金为百姓举办各样福利。” 当然到了最后也变成了冗官冗兵。 尤其是许多当兵的,饿不死也没法去造反,总之就是维持稳定。 “南宋的时候,它通过海路与阿拉伯商人从事着大量的贸易活动,其中香料是最重要的商品。 由此获得的混合海关税、官营外贸利润、许可费的市舶收入,在避免南宋王朝财政崩溃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听着汪广洋、王布犁的接连解释,朱元璋码牌的手势一顿:“这么说,海上贸易如此赚钱?” “赚钱。” 汪广洋倒是没白去广东走了一遭,给与了朱元璋肯定的回答。 “其实陛下也可以看得出账本,就大明同高丽这几个月的贸易,足以赚到了不少的银钱,用来补贴内帑。”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不对,既然大宋的商税如此赚钱,可他们怎么也灭亡了呢? 尤其是地盘越来越小,到了最后对于外族入侵根本就没有多少还手之力,只能被动防御,无法北伐。” 王布犁能说北伐派都是被搞死了吗? 由南往北打统一全国,那是有多难呐? 真以为真都是你朱元璋啊? 王布犁不知道要如何吐槽。 毕竟现在站在你面前可是整个华夏历史上由南往北打成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独一份。 许多南迁的王朝最终都走向了灭亡。 众多臣子听了这话,也不由的陷入了思考,该怎么回答陛下的问题。 第(3/3)页